定西人大欢迎您 !
真帮实扶抓脱贫 务实笃行促振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时间:2021年11月08日  来源: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在我市岷县蒲麻镇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加大投入,探索创新精准扶贫模式,高质量地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人大机关力量,提供了人大帮扶方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先后有3名驻村帮扶工作人员得到省级表彰。

亲力亲为  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一线主战场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岷县蒲麻镇纳古村、刘家河村和岔套村。市人大常委会徐世林主任到任后,高度重视帮扶工作,作为联县包乡抓村的市级领导,第一时间深入岷县,对有关农业龙头企业和帮扶村进行了详细调研,对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召开市直单位帮扶岷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对抓好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思路举措,进一步压实了各单位的帮扶责任。几年来,常委会原主任王美萍先后20多次到帮扶村,实地调研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助农增收、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现场督导问题整改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爱平作为负责机关帮扶工作主要领导,坚持把抓扶贫促脱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常常到村瞄准帮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指导,积极到所在县协调项目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工作实效。常委会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下沉到一线,结对帮扶联系村102户建档立卡群众,走亲戚、问实情、办实事,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启迪群众致富意识,开辟致富渠道,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针对帮扶村地处偏远、贫困人口多的特点,常委会机关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组织保障,先后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18名同志驻村帮扶,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一线发挥“六大员”职责,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担当履责  全方位推进脱贫攻坚重点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工作紧盯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和贫困村退出四项指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靶心靶向,下足“绣花”工夫,常委会机关帮扶村贫户人口如期全面脱贫。

硬性指标高质量完成  坚持把贫困人口脱贫6项指标和贫困村退出4项指标作为硬性要求,因人因户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落实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医疗救助、教育帮扶、兜底保障等政策,重点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易地搬迁等方面查找存在的短板弱项,及时制定有效解决措施,使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得到高质量解决。在“3+1”冲刺清零专项行动中,重点解决了住房和自来水入户中的短板,全面排摸出人均住房面积不达标的146户的群众,通过积极与县乡两级政府衔接,以每户安排资金最多不超过4万元的标准进行重建和维修。特别是在针对安全饮水方面长期存在的问题,常委会机关积极衔接市水利勘查院现场进行勘查,新建了水源地小型贮水池和高位大型贮水池,保证所有群众能够方便用上干净的自来水。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在优先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基础上,村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是帮扶工作的重点,较帮扶前有了巨大改变。攻坚期间,共完成村道硬化工程33.5公里、社内巷道硬化36500平方米,做到了入户路硬化全覆盖。建成文化广场3个2400平方米、河道堤防工程2个2公里,实施易地搬迁10户、危房改造和避险安置171户。安装体育器材36件,道旁花园围栏4.3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36盏,三个村人口聚居区交通主干道实现“亮化”全覆盖,彻底改变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方式。

产业开发基础扎实  抓产业发展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先后建成475千瓦村级光伏发电项目3个,带动251户贫困户增收。争取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带动60户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480箱,东西部协作发展资金30万元带动100户贫困发展土鸡养殖2500只,发放猫尾草种植补助19.2万元。争取公益性岗位21个实现特殊困难户年均增收6000元。每年在中药材种植的关键时期,常委会机关都及时组织集中送农资慰问活动,先后发放化肥42吨、地膜25吨,中药材补贴65.5万元,常委会机关还争取扶贫培训资金10万元,用于攻坚主体和贫困户中药材种植技能培训,当归、黄芪和党参等中药材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农业产业。

社会帮扶成效明显  争取社会帮扶是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从香港慈善公益机构争取帮扶资金32.5万元实施了两个项目,一是为帮扶村学校捐赠图书4500册,为丰富当地孩子们课外阅读、认识外面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在人口聚居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安装太阳能路灯,彻底改善了当地群众夜间出行条件。争取企业帮扶水泥300吨,为有需求的贫困户硬化院子共24000平方米。几年间,常委会机关还通过其他渠道争取物资,为贫困户送去面粉42吨、大米20吨、羽绒服287件、棉被160床、鞋子200双、书画作品400多幅,全方位提升贫困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帮扶工作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提升农村精神风貌的重要举措,先后争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1个、农村综合环境整治项目1个各10万元,购置垃圾清电瓶车手运车24辆、垃圾箱120个、环卫服和小型环卫工具各30套,着力改善了村级保洁基础条件。实施“三化”改造项目131.5万元,为246户群众硬化了院落、建起了围墙和大门。依托文化广场和村内主要交通干线书写绘制脱贫攻坚、基层组织建设、乡风文明标语和花鸟山水、传统文化等图案26200平方米,宣传了党的政策,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争取面山绿化项目1个30万元,栽植柳树和云杉15000棵。在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定期组织开展生产生活垃圾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农民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的目标。

党建引领作用突出  建强基层党组织是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驻村帮扶工作队发挥好村第一书记职责,始终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打造成脱贫攻坚的“先锋团”,带动村民勤劳致富。常委会机关党总支两个支部不定期在纳古村和刘家河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支部共建”活动,形成了党支部结对帮扶关系。通过帮扶,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整治提高,新一届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正在以昂扬的姿态全面投入到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中。

只争朝夕  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完成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接续奋斗,以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同时,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项工作,全面提升村级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文化阵地建设水平,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群众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大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打下了坚实基础。

健全监测机制,坚决守住返贫底线。今年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一如既往抓好医疗教育保障政策,实施安全住房和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按照“高质量脱贫户、巩固提升户、易返贫重点帮扶户、兜底保障户”四种类型,结合驻村帮扶干部和单位结对帮扶干部定期跟踪回访,对单位帮扶的三个村所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核查排摸,建立起了信息核查对接机制。通过全面细致排查和常态化工作机制,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产业失败等原因问题而返贫的农户或个人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帮扶,为防止返贫系好了“安全带”。

谋划后续产业,扎牢乡村振兴根基。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帮扶村基本形成了以种植、养殖、就业(劳务)为特点的增收致富产业。种植业方面,坚持把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和畜草产业壮大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今年春耕前,依托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活动,常委会为联系村帮扶有机化肥30吨、农膜4吨,解决了建档户春耕之需,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养殖业方面,依托东西部协作土鸡养殖和当地草场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马、牛、羊、禽为基础的四大特色养殖业;就业方面,把加大劳务输出作为稳定群众增收的关键举措,按照帮扶动员与组织输转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增加劳务输转收入。今年,帮扶的3个村共输转劳动力1320人(其中脱贫人口947人),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强化乡村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改善。坚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先后争取河堤护坝项目一个70万元,人居环境治理经费31.2万元,治理村内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帮扶村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教化约束作用,推动移风移俗,树立文明新风。依托新修成的文化广场,帮扶队引导开展篮球赛、广场舞等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年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累计争取帮扶资金4800多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4个,为当地群众户内引来了幸福水、修通了惠民路、建成了美家园,已帮助519户、2254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帮扶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就辉映历史,荣誉启迪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定西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古老的岷州大地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的交响乐刚过序章,深化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帮扶正在推向纵深。(莫文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