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人大欢迎您 !
渭源县祁家庙镇:“四方联合”议事机制化解民忧促振兴
时间:2024年03月04日  来源: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案例摘要:渭源县祁家庙镇在坡耕地治理过程中,从问题产生提出到项目谋划实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民的共同福祉为理念,以解决人民群众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通过“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平台,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和走访群众活动,积极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建立“四方联合”议事机制,保障人民权益,协调推动问题解决,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落地落实。 

县十七届人大代表、祁家庙镇人大主席赵怀伟和县十七届人大代表刘春霞等代表在联系选民的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坡耕地治理和修农路的问题反映比较集中强烈。村民说:“我们种的地大多都是陡坡地,路也不好走,微耕机上不去,就算上去了,一个人操作微耕机,还得一个人用绳子拉住,不然就翻了。政府能不能把这些陡坡地推平,把农路拓宽一下?这样以后我们就好种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赵怀伟等人大代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充分发挥代表职能,推动问题解决。

镇人大积极组织代表走访群众,了解全镇耕地情况,经过调研,发现全镇耕地60%以上是山坡地。部分坡耕地农业机械不能到地块,耕种极不方便,产出较低,导致部分耕地撂荒,群众对坡耕地治理需求迫切。镇人大积极向县人大和县直有关单位反映,经过两级人大的积极衔接,2021年县上将祁家庙镇坡耕地列入全县项目建设。

坡耕地治理项目启动后,镇人大及时跟进,视察、调研后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项目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要求施工,群众对施工质量不满意,个别农户耕地未纳入治理范围等,导致部分群众出现上访、阻碍施工等现象。

针对存在的问题,镇人大深入分析研判,认真研究,建立“人大+村委会+项目实施单位+群众”的“四方联合”议事机制,通过召开“坡耕地治理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坡耕地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人大代表牵线搭桥解民忧。镇人大通过“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平台,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和走访群众活动,专题了解群众对坡耕地治理的诉求,镇人大在收到诉求之后,组织召开“坡耕地治理联席会议”,及时将意见建议反馈到村委会和项目实施单位,召集项目实施单位现场解决群众意见建议。

村委会干在一线宽民心。镇人大组织召开的“坡耕地治理联席会议”,让村委会更加重视此项工作,施工期间至少一名村干部负责现场进行质量监督、政策宣传和矛盾纠纷化解,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了第一时间衔接沟通、协调解决,有效化解群众与施工方直接产生矛盾。

施工方严格施工保质量。项目实施单位在联席会议召开后,认真听取镇人大和群众意见建议,给群众现场答复,消除分歧,形成共识,严格按照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口。

群众全程参与得实惠。经过治理,原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整的大道,原来起伏不平的坡耕地改造成了层叠有序的梯田。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如今变成了保水、保田、保肥的“三保田”。坡耕地治理项目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增加了群众收入,助力了乡村振兴。大寨子村民韩生林兴奋地说到:“现在地修好了,农业大型机械也能进入耕地了,耕作效率提高了,产量也就上去了,耕种方便多了”。

通过“四方联合”议事机制,镇人大共组织人大代表走访群众600多户,收集坡耕地治理意见建议72条,召集群众议事会议16场(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纠纷47件。经过镇人大及代表的不懈努力,群众诉求得到了及时回应,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大大提升了村民参与感和满意度。截止2023年底,全镇治理坡耕地累计约一万亩。2024年,全镇将对已纳入计划的3000多亩坡耕地继续进行治理。

在坡耕地治理过程中,祁家庙镇人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议事形式、构建治理格局,优化代表平台载体,建立以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的议事机制,让群众说事有地方、议事破难题、办事见实效,让代表真正发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神圣职责,谱写一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王海丽  赵怀伟)